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太重要,連提筆寫下也需要個慎重的儀式,我把自己好好整理,深呼吸、吐氣,再感受一次這過程帶給我的感動。
謝謝芝芝的邀請,否則我不會開始這一次療癒的旅程。
我告訴她我近來的挫折,客觀來說可能不算太嚴重的事吧,卻烙在我心頭,有深深的印痕。
和芝討論後,我們邀請了宋寧一起參與,並選擇在海邊進行拍攝。
拍攝前夕,宋寧帶著我一起練習。
帶著我把身體喚醒、平衡、觸碰,然後感受。
我感受到了流動、柔軟,當然,還有心裡隱隱的痛。
我帶著這樣的感受到了海邊。
一開始總是擔憂得太多。
不確定能不能浸在海裡讓全身濕透,怕看起來太狼狽、怕芝拿著相機不好跟著我。
結果芝爽快地說:就溼啊,不用擔心。
於是我擁抱海浪,試圖在浪裡保持平衡,試著保持優美。
卻頻頻重心不穩。
被拍打了幾次、與浪抗衡了幾次。
接著,我試著接受它給的、接受自己無法預期浪打過來的時間點。
然後,隨著海浪流動。
慢慢地我像陷入海裡,接受、感受。
海浪也因我順著它流動而變得柔軟,偶爾像是在輕拍我的肩膀;偶爾像是在溫柔環抱我。
換了一首歌,我又來了。
因為太想好好表達而繃緊神經,脖子縮了、肩膀聳著。
直到宋寧過來對我說:「不要想著做動作喔,肩膀放鬆,沒事了,沒事了。」
原本,我以為我們要說的,是一個關於挫折與哭泣的故事。
直到遇見海,感受舞動,才發現這是一個關於接受與蛻變的故事。
最後,節錄《路過這個世界教我的事》書中一小段文字,謝謝土地與海帶來的療癒之旅。
「鼻子呼出的每一口氣,都將某部份的自己附著在土地上,吹在臉上的沙粒就這麼黏著不走了,晒乾的鹽成了身體的一部分。久了,就成為海灘上的一座沙堡,或是山頂上擁有完美距離的兩棵樹下的吊床,衝突而不突兀。」
Photo by 廢青喃喃
我們選了不同照片搭配這篇文字,我喜歡在芝芝鏡頭下自在、享受的自己。
謝謝芝的溫柔傾聽,並記錄下這一切。